杨易德全集官网
☯ “莫以易较高低,只以德服天下” ! 『 “习易先学厚德,做人先行载物;帮他先要自强,嗔起先灭不息”!』
文章1295浏览37553005本站已运行1096

☯《礼记》中的音乐与做人之道:知声不知音者,禽兽也

《礼记》中的音乐与做人之道:知声不知音者,禽兽也

《礼记·乐记云:“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这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即音乐是蕴藏道理的。读懂音乐与德行与做人都有一定的关系。其音乐的声音犹如人内心发散出的真情,其音乐的变化犹如做人的变化。在这其中既存在讲究规矩的伦理,也存在超越规矩的德与道。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可以在此中领略做人与道德的根本。

譬如在我们的生活中,一部分是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大家若想更好地合作,犹如音乐的合奏,统统都必须按节拍来,才能共同完成,这是规矩。另外一部分,则是自己独奏的时候,所有的声音都自然而然地与自己内心的频率发生一致,这是超越规矩的真情。最后随着其音声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规矩则合于道的规则,从而与道德相融。

当一个人演奏乐器的时候,一旦规矩合于道德,那么就不只是一味守规矩了。只有其规矩守乎于外,而真心情谊却饱含其内,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配称音乐;否则只能算是声,连音都算不上。就好比禽兽之鸣叫,虽然守规矩,而人却不能知其内涵。所以《礼记⊙乐记》才说:‘知声不知音者,禽兽也’。这并不是骂人,这是描述音乐之道与做人之道。

当一个人弹琴的时候,它的音符节拍很守于规则,但是内心情感却超越规则的时候,就是与道德相匹配的表现。老子则在《道德经》里面把这种情况用八个字总纳了,称为:“知白守黑,知雄守雌”。

可见,音律如同人生,演奏乐器亦如演绎人生;知道音乐,犹如知道人生。其技巧往往有基本准则,这犹如人生做人往往需要有基准的规矩。比如我们今天说的礼貌,在教小孩子时候一定会让他跟人打招呼的时候要说你好,受人之恩时候要说谢谢,见了长辈要用何种合适的问候与称呼,这都是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礼节与规矩。为何大人不会教小孩子一开始就不守规矩不懂礼貌呢?

在修道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就如同小孩,老子教我们的是如何做大人,而孔子教我们的是如何做小孩。但是如果小孩都没做好,将来根本做不了大人。现在绝大多数人是连小孩都做不好的,所以才需要规矩。所以规矩的存在却是不得已而有之,但却又必须有之。世易乱,从而才需要规矩,礼乐之教化;所以老子在教大人的时候又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犹如乐器上面音若没有阶段标准,那么手在按弦的时候就没有标准,演奏则容易乱;正因为演奏容易乱,才需要一种分阶规则,这个就如同做人的规矩。它在乐器上面称为:品位。

什么是品位呢?譬如一个弦乐器上面,其竖立状态的线是弦,横着的就是品,其手部所按品的位置,就是品位。这个品位必须按照音律固定的演进规矩所制定,而使它虽然能够改变另外一只手拨弦的声音,却使其声音发出来必在规矩之内。这样才能达到“不逾规。”

但是孔子所讲的真的只能是一套套束缚人的规矩吗?非也。这是今天很多人受后代儒生理学的影响,往往对其产生的误解。后代儒生学习的更多是规矩,但是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失了道,所以它们的东西就会与老子所讲的究竟之道产生冲突,于是世人也就认为道家和儒家有根本冲突。实则不然,孔子虽然没有老子讲的那么究竟,但是其所讲述的却是人道,是道的一种初级形态,但是这种形态却特别重要,如果不知道它,就好比禽兽说它是合乎于自然之道,所以也算是‘悟道’了。然而,人道不可荒废也。学习做人,虽然不是学道最后的形态,但是也是悟道的必经之路。

那么为何说后代的儒生,往往没有对孔子为何讲规矩有正确的认知呢?

在《论语·为政》篇里,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自己能守规矩,但是却又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只是到了七十岁才能做到。然而人们往往会想,一个人如果从心所欲,一定等于不守规矩了。后代儒生也这么想,于是死死地只知道守规矩,曲解了圣人之意,这就是圣人与后代儒生的区别了。可谓后代儒生学的是它的东西,但是它们在对待规矩上面的认识往往是相反的。对于儒生来说,规矩是种刻意的束缚,对于圣人孔子来说,他是与自然道德相通的,所以规矩并不能束缚自己,自己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规时,规矩的存在还有必要吗?那时候就没有了。只是奈于身份,孔子的使命本身就是为世人做人制定一套最初的准则,所以他不能明摆着跟大家讲打破规矩。这种做人的准则孔子都讲的差不多了,所以老子就跟你讲打破规矩。他们就是一阴一阳。可谓来自于无形的安排。世人往往将两者认为是冲突的;却不知两者之间的关系。

孔子是圣人,圣人当然都是向道的,这是起码的道理。当孔子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对道的参透其实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了,他知道规矩都在道之内,依其自身的修为,纵然真情的自然洒脱流露,纵然不刻意去守规矩,反而随心所欲,都能做到不逾越规矩。后代儒生往往是不能做到的,甚至相反,他们在守规矩的过程中就忘记了道与德的根本。正犹如演奏或者欣赏乐器的人:“知声不知音”,也就是只知道规矩的存在其一,却不知超越规矩的道德之其二。这就失道了。

因此世上能够震撼心灵的独奏者,往往是没有规矩的,他们演奏人生这把乐器,往往无须品位,也没有节拍。就好比有些乐器,它没有品位,比如古琴。虽然它上面没有品位的分阶,但是善使者一样能使得它发出内心的声音。而反观世上大部分的乐器,虽然有品位,如果不懂不知音乐的人演奏它,纵然琴技看似已经练到高超了,但是其所演奏发出的只能算是声而已,因为那个太刻意按照规矩与技巧了。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能做到与规矩可以合一,从而达到音的境界。也就是琴声登峰造极,琴德却未充盈。这种一味追求琴的声,却没有用真心去演奏,是不可能发出真实而独特的出类拔萃之音的。就好比一个人生活中一味追随大流,他最终不能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也失去了真正的人生音乐旋律,失去了道与德。这一切都是因为声守于外,而音守于内心。忘却守于内心,就是知声不知音者。而《礼记—乐记》里面称这种“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也”;看似在狠狠地批评不用真情、而一味用技巧演奏的人。实则批评的是那些只知道按规矩做事情,却不知道还有超越规矩的道与德之存在的人们。

圣人虽然说的是音乐,但是其所述音乐皆是生活,与真心真情相通,乃至与道合为一体。可知是在借乐教我们做人。它们的道理是相通的。

然而学会了做人,就学会了修道的第一步。就好比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一开始都是必须学习守规矩,不要随心所欲;长大后慢慢地才可以突破放下刻意的规矩,或者能够创造合自己与合道的规矩。乃至于最后,才可以随心所欲,那时候就好比孔子说的他七十岁老的时候。那其实是一种修道的过程。音乐里面富含的道理,是在教会世人如何修人道,而人道不可弃,因为它是修道的第一步,就好比过桥,桥梁是第一步。

然而现在很多人喜欢搞大跃进,看不起人道的修行功夫,却硬就要跳到后面去。殊不知,那是到了一定境界,与道合真后的人才能做到的。所以很多人往往以为自己修行已然到了一定的境界,但却经不起推敲,因为它修的是一个空中楼阁。为何?还没有脚踏实地先做好人。

所以一个人学音乐,它先要明白音阶,要先讲规矩。到后面运用音阶,到打破音阶,创造音阶。从规矩到打破规矩,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然而,一个人的人生,从伴奏合奏的配角,到独奏主角转变的人生,难道不也正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吗?当一个人真正的到了内部道德充盈,而外部有脱颖而出的能力时候,就可以打破规矩,随心所欲了,那时候,他才能创造与发出世上最震撼而独特的既与道合真却又悦耳动听的音乐。

 

相关文章推荐:


我从鬼谷子捭阖纵横术中悟到的三审相人术

悟透《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八个字,能知前后500年

神,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九天玄女奉御旨授奇门遁甲,轩辕黄帝得道法助涿战蚩尤

【天洞月谈录】人不杀生,虎不食肉是善吗?鸟不食虫,羊不食草是善吗?

姜太公钓到文王后,给他讲了一场什么样的道?

面相大师姑布子卿为何说孔子是丧家之狗?

技术角度分析:诸葛孔明七星续命灯法术失败在哪里?

三国顶尖术数高手诸葛亮未入排名,解梦高手周宣同一个梦能解出三个结果?

《商君书》:“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道家《通玄真经》究竟何方神书?为何如此多经典句子被名人名书引用?

  • 版权声明:本文为杨易德原创作品,于5年前 ,首次在杨易德全集官网发表,共 3387个字。未经授权严禁复制转载,但欢迎分享文章链接。
  • 转载请注明:☯《礼记》中的音乐与做人之道:知声不知音者,禽兽也 - 杨易德全集官网 +复制链接
  • 作者介绍:杨易德道长,1989年生于湖北黄冈,为攀越易道高峰,日攻夜读;于大量实战下参悟易道。又在寻访民间高人十几年间,吸纳了百家所长,致精通多门术数,并有大量的独家心得公开著文分享,达千余篇。入道后,主修道法符箓,获得了完整的独门道法传承,并已成功为大量善信治病禳灾。现遵从师训,以济度阴阳为宗旨;行道法,攻五术,以术悟道,籍术弘道。
  • 关注方式:添加杨易德私人QQ/微信号:812463543 (注:非公众号,仅限于关注动态,请勿聊天打扰);可随时关注朋友圈更多最新动态,感受每日参玄悟道。也欢迎加入杨易德官方读者QQ第五群:543715865
  • 提醒:百度:杨易德全集官网,你可随时找到这里。

相关推荐

添加新评论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