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好玩但又有点惊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缘起,是一位正一派的道友,硬拉着我去见一个道媛的故事。这位道友因为是三字辈,后面我们就简称三兴。
道媛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它比道青流行得还晚。是因为一些商业公司,为了玄学板块的IP,硬生生打造出来了一些吸金女主,一般不会进行浓妆艳抹,而是穿上道袍,但是又故意裸露出一丝性感,而无论怎么包装,都掩盖不了脸上的一股魅气,让你感觉她们的工作性质非常特殊。
然而她们能诵经画符,喜欢跑到名山道观拍照,她们甚至可以穿上丝袜短裙开叉裙,在祖师爷神像面前拍上香的视频,用来发在抖音等公共场合引发流量。他们甚至有一些道教身份,或者法教身份,有的称是闾山的,有的称是茅山的,有的称是民间的,有的还有证(比真正的道士身份还牛)。
所以道媛这个词被人创造出来了,用来描述这类群体,这可不是什么好的称呼,算是道法自然的开放式解释。
由于修道人一般是无拘无束的,尤其是散修,无非是每天练练功,打打坐,画画小黄条,踏踏祥云(爬山)之类的,这还是拍给人看的。大部分时候,无论多么厉害的道友,功力越深厚,往往越需要把力气花在自己劈柴烧饭甚至手工制作经营谋生上,生活也是一地鸡毛,哪有那么多惬意感可供拍摄。而对那些所谓的“云游名山”,实际兴致更不大,换句话说,只是去名山花钱向大殿承包商旅游公司贡献了点钱而已,贡献了一次就懂了,基本不会有第二次了。所以可别指望在名山道观旁边碰上什么高人,碰上道媛的概率反而更大。
而今天要说的这个拉我见道媛的道友,就是在青城山脚下碰到道媛从而认识的。
那天晚上,他兴匆匆地跑过来喊我,说要带我认识一个道友,叫我把把关。说和这个道友特别聊得来,想和她成为道侣,以后一起云游名山古刹,一起拍短视频,一起修行,甚至一起拍吃住生活的短片。
我惊呆了,说你准备是要转行了吗?不打算去钟南山寻找高人了?不去租个房子劈柴拍抖音了?不去搞九蒸九晒的黄精卖了?不去全国寻找真实雷击枣木了吗?
他说不了,现在理想变了。正所谓“财法侣地”,又所谓“离了阴阳道不成”,而且“不能背了乾坤造化炉”,因此,觉得和道侣一起生活是最开心的,做什么都没有开心重要。
我说,你这是被夺舍了吗?看看你说的话,说的话简直都不像自己说的话,哪有你这样说话的,说的话说变就变了,以后能不能不要这样说话。
他不以为然,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我是爱上了一个道媛”!
我.........!
听到这些话,我确实被雷到了,多么朴素的一个孩子啊,竟然能被美色给迷住。暴击之下,我的雷法,差点就练成了。
然后我问他,三兴啊,你那所谓的道媛,是不是网上说的那种?
他点点头,对对对,就是那种。但.....
我说“但什么?”
他赶忙解释:“这个道媛和那些不一样。你见到就知道了。”
看来,谁也挡不住道系青年的热血,媛份的事情说来说来。
关于刚才提到网上的那种是哪种?这里先来解释一下。
一般来说,道门修行的方法,可能和世俗的理解略有些不同,大部分是允许娶妻生子的,那么就在生活和红尘中修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道友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大部分的道友呢?也喜欢搞搞直播,刷刷抖音,打打游戏之类,生活上靠本事吃饭,比如学一些术之类,以自给自足。所以业余生活也算很丰富。
当然了,在这过程中,有的时候一些道友就会刷到那种视频,就是那种让你眼前一亮,顿时感觉修道体系里面突然大量涌现一些仙气飘飘的人物,如果不仔细观察,还以为碰到比自己还真实的上仙了。
但是结果发现,那些视频的作者脸上,又有一丝别扭的气息,就是无论怎么包装,那面相给人的感觉有点怪,又说不出来哪儿不好。因为感觉穿上道袍显得比自己还干净朴素,颜值还很高。让人看了不禁想问,自己怎么就混成这样了?
只不过呢,拍那些视频的人,浑身散发的气息,特别不像道门中人的那种气场。她们可能会把文案配上很酥的女声配音,念上几句唯美感经文,尤其是拍摄画面运镜都显得专业无比,专拍你拍不出来的那种感觉,比如穿着道袍,在名山之中,道观门口,拿着拂尘转身回眸一笑之类。让不明所以的人,感觉修道太美好了,尤其是到处都能碰见仙女同修。
所以呀,就会有不少人会给这些视频评论点赞,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看到这里甚至爆发了想修道的冲动,这是因为,看到了这些视频,她们觉得终于碰到了他们憧憬中的生活和憧憬中的人。因此造成这种视频在推荐机制下流量都很高,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变成未来的道系青年。在他们的眼里,高颜值,穿着朴素干净,仙气飘飘,让人感觉幸福感满满且永葆青春巅峰状态的形象,正是修仙成功,功力深厚的标志。没错,这才是真正的新时代仙风道骨应该有的形象。
我感觉三兴,爱上这些道媛不是没有理由的,虽然我说不出什么道理。但感觉也许不是冲动,还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爱情,所以我也不好说什么。但是为了一探究竟,还是答应了他,就陪他去了趟道媛的家。
那天晚上三兴也很兴奋,说道媛约晚上就见面,我们就一起去没有关系的。这个道媛说过,她很喜欢交朋友,有道友欢迎一起来喝茶。她真的很不一样,你一定要见见,绝对是那种难得一遇的“清修种子”。
我说:“这年代谁还清修啊,清修离群难成器,大道都在红尘中”。
三兴突然兴奋地说:“对对对,大道都在红尘中,这个绝对就是红尘中的那种”。
就在三兴的一路兴奋介绍之下,那晚我们终于来到了他的意中人家门口。
当穿过城中喧闹的霓虹,我们来到停在巷子深处一个挂着“静舍”素雅牌子的门前。推门进去,一股檀香混着一缕极淡、却甜腻得有些腻人的异香钻入鼻息。光线幽暗下,端坐着一位女子,身形轮廓尚好,她抬眼望来,眸子里仿佛盛着两汪流动的、看不透的深潭。
“这位是三真,道友,也是三字辈的”三兴介绍,声音里透着热切,“三真道友,这位便是我刚才发消息跟你提起的,真正懂行的师兄。”
“欢迎,请坐。听闻到了师兄‘开天窗’的本事,”她唇角微扬,移给了我们各自一个凳子:“不知师兄平日修持,可常‘书云篆’?或是……擅‘走水法’吗?”她话语间不经意流露几分试探。
我想,这果然不是普通的道媛,一来就想探我的实力,充满想挑战我是否懂行话黑话的味道。我微微颔首,也得试试她的底:“混口饭吃罢了,哪敢言‘擅’。倒是道友气息清润,丹炉火候正好,‘结丹’应该快了吧?”
三真闻言,眼波似乎流转得更快了些,笑意更深:“师兄说笑了,丹哪里那么容易结的。我不过是跟着家中长辈,在座下略沾了些‘过桥’的缘法,依样画葫芦罢了。如今这世道,‘三才缺地’,寻个清净‘山头’拜一拜,也不容易,师兄你说是不是?”她轻轻叹息,话里话外却透着一股浮泛。
在这一方素净茶室,看着香炉青烟袅袅,我端坐了下来,目光平静如水,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和她话中话的“斗法”:
我悠悠地说:道友,你这方“云水境”,倒是“养气”的好所在呀。“檐角风铃”挂的方位,暗合“七斗引潮”,想必平日里“收水”颇有心得?
三真听完,眼波流转,笑意盈盈跟我说: 师兄慧眼。是我“山门”里传下的老把式,不过是借点“星屑子”润润“枯井”。比不得师兄“丹房”里那口“三昧鼎”,“火候”一起,“龙虎交征”,动静怕是不小吧?我这都感觉隐隐听见“雷音走窍”呢。
我用指尖轻叩茶盏边缘回复: “鼎炉”旧物,蒙尘已久。“雷音”怕是道友听岔了,或是哪家“过路神仙”,“踩云梯”时动静大了些?倒是道友腕间这串“九曲珠”,颗颗“凝露”,流转间隐有“狐火”跳跃,温养得极好。不知是“拜了哪座孤峰”,得了这般“灵性”的“引路符呢”?
三真听完手腕微不可查地一缩,随即更自然地舒展,玉镯轻响,缓缓地说: 师兄说笑了。不过是家传的“老物件”,沾了点“祖庭”的“香火气”。至于“孤峰”…… (她掩口轻笑) 小妹这点微末道行,哪敢奢望“开府建牙”呀?不过是跟着几位“云游散仙”,“借灶搭伙”,学点“野狐禅”,混口“无根水”喝罢了。“引路”更是无从谈起,顶多是……“点盏心灯”,照照脚下“泥泞路”。
我微微颔首,目光掠过她过于端正的衣领: “野狐禅”亦有“野狐禅”的妙处。“心灯”能照“泥泞”,已是难得。只是……道友这“灯油”,烧的是“月华”?还是……“离人泪”?“灯芯”捻得这般“正”,倒像是“庙堂供器”,不似“山野流萤”了。
三真 眼中媚色一闪,随即化作更深的笑意,声音愈发柔腻: 师兄真会说笑呀。“灯油”自然是“心头血”,“灯芯”么……不过是“情丝”捻就,图个“亮堂”。倒是师兄这身“旧道袍”,“经纬”之间,步履无声,连“地脉”都惊动不了半分,这才是真正的“大隐隐于市”呢。小妹这点“萤火”,在师兄的“皓月”面前,岂敢言“亮”?只盼师兄……闲暇时,能指点一二这“守静”的法门,让小妹这盏“灯”,也少些“摇曳”?
我 不动如山,端起凉透的茶盏,轻嗅一下,又放下,回答道: “守静”无非是“心猿归林,意马收缰”。道友这“灯”…… “火候”已足,再“添油捻芯”,只怕“灯罩”承不住“光华”,反伤了“灯座”根基。这杯“无根水”,凉了,便失了“真味”。道友,好自为之呀。
我起身,微微颔首致意,准备转身离去。三真脸上的笑容依旧挂着,但眼底深处那抹甜腻的媚意,已然凝结如冰,赶忙说道:“道友留步,都是今天小妹没有招待好,还希望多留一会儿,听几句道友的指教”。
我静默不语,目光却如无形之尺,悄然丈量着她。她确生就一副“狐面”——额头开阔饱满如满月,下巴却尖俏异常,眼尾天然上挑。然而,这份外露的、几乎要流淌出来的媚态,与她一身刻意到近乎古板的素色麻衣道袍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道袍宽大,竭力遮掩着曲线,领口扣得一丝不苟,却更显出颈项一段腻白,仿佛欲盖弥彰。那过于“正经”的穿着,反倒成了这身“画皮”上最不协调的补丁,欲盖弥彰,近乎讽刺。
当我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她腰间,发现有一枚半个巴掌大的木牌隐在道袍褶皱里,边缘微露。木色深褐,透着股陈年阴气,上面刻的狐形纹样蜷曲盘绕,狐眼处镶嵌着一点幽暗的、仿佛能吸光的碎石。
——三兴说的没错,这位道媛不简单,因为既不像科技公司批量包装出来的,更不像不懂行的,说的都是行话,是学过一些门道,有来路的。从行为举止和动作神态来看,只是学的应该不是正统的什么功法,估计也是一些野路子。
再看过去,发现竟然带的还不止一块牌子,坛上也供了很多古曼童,房间的一个角落里,地上摆着一个比较渗人的坛,除非是供的土地公,一般没有将法坛设在地上的,只有阴山派那种玩阴法的才将坛设地上。坛上还有一个头着地的神像摆在那里,这像是梅山派的祖师张五郎,看来还学了些民法,旁边还看见有用布遮盖着的刻意隐藏着的东西,从露出的那一点细节看,像是红丝线缠着两个草纸人,这种东西可比刚才那块狐仙牌复杂。因为这既像民间阴法,又像南洋那边的路数,而两个草纸人用红丝线绑一起,可能是一种普通的和合法,但从布置看,和合法一般没有必要这么隐藏,倒更像是一种南洋迷合降头术。(就是那种强制和合法——属于邪法的一种了)。
而且坛上灯光幽暗,布置阴气森森,看起来像是专门学习过多家下坛邪法的,这女人的身份背景,非常复杂。不像是个简单的主。
说到下坛,这里要解释一下,下坛邪法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法的层面,按照兵马的分类,民间将这个分为三种坛的种类,上坛属于用天兵神将的法脉,一般受箓的道士才能召请,这个又叫法官召请,需要很强的修为和等级,普通的法师大部分时候是请不动的。而且他们有时候也不听法师的话,并不是让他们干什么事情都干,如果是不合理的请求,法师还容易挨揍,这是因为他们也有监察之权。
而另外一种就是中坛兵马了,这个又称为五营兵马,五营兵马以五方分五路,中间一路属于护坛军,一般不出坛,用来镇守中间坛场的,东西南北四路,属于坛周围四方打探消息灵活变动的;所以中坛五路兵马一般不用来直接用,而是镇守后方。
还是一种就是下坛了,下坛一般用的是阴兵,级别最低,但是却最灵验,这是因为它们做事没有禁忌,所以全听法师的指令,叫它做啥就做啥,也缺乏很强的分辨能力,因此,也容易惹麻烦,比如造成法师被反噬的现象。
而下坛并不代表就是邪法,一般民间用的都是下坛居多,下坛最厉害的,则属于收的一些五猖兵马,利用的就是他个性猖狂的本性,比较猛,所以用来派遣去做一些比较难办的事,或者帮助法师护身使用,以及斗法打斗使用。
而修邪法的下坛,则不一样,则是以不正当目的为目标,专干违背大道法则,甚至违背人伦道德的事情。换言之,修阴法和邪法的人,不是一个概念,阴法未必邪,但是邪法必然阴。修邪法的人,专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个在东南亚非常多,因为那地方属于三不管的地带,那些年发展得特别好。近些年,却大有流传入国的趋势。一些挣偏财的娱乐场合,最喜欢请的就是这类,因为它无原则,那么就意味着凡是来的人可以随便吸、跟、夺、取。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很快挣到钱财。只是这种带来的反噬也很大,一般三五年,就得想办法镇压一次。要不然后面很难受控制,那么使用者,就容易一夜回到解放前,或者突然发生什么事故,甚至突然疯掉或者发生意外。
细查之下,这个三真,整个房间布局,画像,设有很多专司魅惑、摄魂的阵法,感觉是特意布置的气场,让男人更容易丧失心智,受到干扰,从而沉迷情欲,这个路子和以前东莞没有被打击的时候一些场合特意请人来布置的气场非常类似。
只不过这个有过之无不及,故意显露的魅气之下,摄人心魄,明显想走的是采阳补阴的路子。这属于用下坛阴法中的夺人精舍之法,非常疯狂。被夺精者,白天思念所设置好的异性,晚上成天做桃花梦,易遗精元,从而丧失先天修行本源力。随着身体的垮掉,进一步就是被夺舍。被夺舍者,精神逐渐受控制,最严重的那种,则甚至被人远程控制,想法念头全被入侵,面色都变得暗黑,叫做啥就做啥,这种“温火煮青蛙”的方法,让很多中招者浑然不知,类似中蛊。
所以,这里拜的哪处无名野庙?行的哪家采补法?动的又是哪门子污秽心思?不须说,答案已如明镜般映在心头。
看到这些后,我对三兴的耳朵,小声偷偷地提醒:“你搞错了,她不是道媛。要的不是钱,是你的精气神。”
三兴满脸通红,应该也是感觉到了不妙,跟我说:“不好意思啊道友,我以为的,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所以.......”。
我赶紧打断他“别解释了,都懂”......
“师兄?”那天晚上,三真见我们沉默了,不知为何欲言又止。提了一个紫砂壶就给我们泡茶:“这是小妹自制的‘凝神茶’,还请师兄品鉴。”她双手捧杯递来,腕上那只成色极好的羊脂玉镯滑落,露出一截欺霜赛雪的手腕。
就在那茶盏递至我手边的刹那,我明显感觉得到,这个水不是普通的水,像是被动过手脚的,杯中升腾的热气仿佛有了生命,气流的线条非常规则,而且带着灼人的热浪与令人心旌摇荡的魅惑之意,无声无息地朝我缠绕而来,仿佛要将魂魄整个儿拖入那甜腻的漩涡深处。
“好茶!”我镇定一笑,稳稳接过茶盏,指尖却并未真正触及她的肌肤。我暗自手握拳头,意守丹田,神凝“玉枕窍”,拖长呼吸,暗诵金光咒36雷音,腹内立马发热,灯焰稳如三魂磐石,那看似汹涌的魅惑热浪撞上来,如同撞上一块冰冷的琉璃,瞬间溃散消融,连一丝涟漪都未曾留下。
她用的这是什么招数呢?这个东西说来话长,其实我也不是第一次见这个招式了。这种属于“勾魂摄魄术”,也叫‘收生魂法’。民间很多流派,一般是用生辰八字或者个人信息照片等,把人的魂魄调出来,然后进行“帮助”或者“惩罚”(看法师怎么用)。如果是惩罚,即相当于动用私刑,在斗法中非常常见。和那种目的是为调亡人归位的不同,收的是活人的魂,所以叫“收生魂”。如果一个人没有防护,没有用藏身法或藏魂法或者金光罩之类,遇到这种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容易被入侵,攻击,勾魂,操控、乃至被借运、或将来做成替身傀,帮人挡灾,或被人精神控制。而这些迷合的手法,实际上也是在人的魂魄上下功夫,也是在这些方法的原理上发挥出来的。东南亚特别多,我国的少数民族里头也有。
可能是三真看我丝毫不为所动,看着这杯水,好像神情一点变化没有,脸上那精心描画的、柔媚入骨的笑容,瞬间僵住了。她捧着茶壶的手指微微蜷紧,指节泛出用力过度的青白,眼中那汪深潭第一次清晰地掠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愕然,随即又被更深的阴影覆盖。
我垂下眼帘,目光落在杯中琥珀色的茶汤上,茶叶舒展沉浮,宛如一场刚刚悄然落幕的皮影戏。茶烟袅袅,带着那缕甜腻的异香,徒劳地试图钻入我的口鼻。我轻轻吹开浮沫,那热气便慌乱地四散逃逸。
“这茶,不错,是好茶,”我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她眼底深处翻涌的阴霾,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仿佛能穿透那层甜腻的迷障,“只是这水……煮得有些急了,火候过了头,反倒失了真味。” 我顿了顿,将手中那杯未曾沾染唇齿的茶盏轻轻放回光滑如镜的乌木茶盘上。
“道友,”我的声音依旧平淡无波,像在陈述一件最寻常不过的事实,“茶凉了,热一下你自己慢慢品尝,我们还有事先走了。”
就这天晚上,这场暗暗的斗法较量,让她眼底最后一丝强撑的媚意终于彻底冰封凝固,那精心描画的唇角微微抽动了一下,终是没能再弯起半分弧度。那杯被她寄予厚望的“凝神茶”,此刻正静静立在乌木茶盘上,杯口那圈金边冷冷地映着室内幽暗的光,热气散尽,只剩一片冰凉死寂的琥珀色,像一块凝固的、无人问津的松脂。
那个夜晚,随着我的起身告辞,三兴赶紧跟着我身后溜了。路上,他倒像是个犯了错的孩子,再也不敢吱声。
巷外喧嚣的市声如潮水般涌来,那一室幽暗甜腻的魅影,连同那杯凉透的茶,都被远远抛在身后。
只是这点事在我看来不算什么,看到吓坏了三兴这孩子,我赶忙开导他:“一入玄门深似海,性命双修两头抛。既然入了这个门,就要提前有心理准备,要么修性命,要么没性命。玄门以后大场面还多得很,怎么,这么快就不爱这道媛了吗?变心了吗?才哪儿到哪儿呢?”
三兴强行挤出一句话:“呵........说的对,道法自媛。”
是的。所谓道法自然,自然中却是充满机遇、奇趣、和危险的,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玄门行的是阴阳路,自然会遇见很多奇怪的人和事。
人生最难得,是过尽千帆终不悔,无论遇见什么,心中那片琉璃依旧澄澈空明,不染纤尘——这等摄心夺魄的微末伎俩,不过是顽童对着铜镜呵出的一口雾气,镜面微蒙,只消片刻,便又光洁如初,照见朗朗乾坤。
免责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文中所阐述的一切玄学部分,为剧情需要使然,纯属杜撰。请理性看待故事内容,相信科学。
附:本文对话中的行话黑话解析:
云水境: 指对方布置的茶室或道场。
养气: 表面指修养身心,此处暗指环境适合某种修行或布局。
檐角风铃 / 七斗引潮: 指风水布局,利用特定方位和物件引导某种能量(“水”或“气”)。
收水: 吸收、汇聚某种能量或资源。
山门: 指师承或背景。
星屑子: 指微小的、可利用的能量或灵气。
枯井: 比喻自身根基或能量不足。
丹房 / 三昧鼎: 指对方的内炼根基或核心力量。
火候 / 龙虎交征: 指内炼境界高深,动静很大(龙虎代表阴阳或水火)。
雷音走窍: 形容内炼达到高层次时体内产生的异响或能量波动。
鼎炉旧物,蒙尘已久: 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修为停滞或低调。
过路神仙 / 踩云梯: 暗指其他高人路过或行事。
九曲珠 / 凝露 / 狐火: 指对方佩戴的狐仙牌或法器,形容其能量特征(灵动、魅惑)。
拜了哪座孤峰 / 引路符: 直接询问对方供奉的是哪路野神/狐仙(“孤峰”指非正统山头,“引路符”指法牌)。
祖庭 / 香火气: 用正统道门的词汇掩饰非正统来源。
开府建牙: 指自立门户,有很高的道行地位。
云游散仙 / 借灶搭伙 / 野狐禅: 形容自己师承不正、是野路子。
无根水: 指混饭吃、没有根基的资源。
点盏心灯 / 照泥泞路: 表示自己修行只是为了照亮前路,目标卑微。
灯油(月华/离人泪) / 灯芯(情丝捻就): 点破对方法力的来源(吸收月之精华或他人情感/精气)和本质(以情欲为根基)。
庙堂供器 / 山野流萤: 指出对方外表(衣着正经)与内在(法力本质)的矛盾。
心头血 / 情丝: 再次点明对方力量的核心来源。
旧道袍 / 经纬 / : 指看似普通,实则内蕴深厚玄机。
步履无声 / 惊动地脉: 形容修为内敛,深不可测。
大隐隐于市: 指境界高深,藏身于世俗。
萤火 / 皓月: 对方自谦,抬高我。
守静: 指保持心境澄明、不为外物所动的法门。
火候已足 / 添油捻芯 / 灯罩 / 灯座根基: 警告对方力量已到极限,再强行提升会反噬自身。
无根水凉了,失了真味: 点明这场试探/诱惑已经结束,且毫无意义。暗示对方的手段徒有其表,本质虚浮。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