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列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这一日,人们相信幽冥界大门敞开,先祖魂灵重返人间,因此形成了祭祖、施食、焚纸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既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也寄托着祈求平安的愿望。
那么,这天祭祖有什么样的讲究和规矩呢?今天从民俗的角度,提供一个内容参考。
一、家庭祭祀布置
家庭祭祖宜设专用供桌,或于客厅洁净高处铺设素色桌布。用临时纸制牌位或祖先照片都行,放在正中间端正摆放,如果是用照片,那么就可以不用牌位。由于祖先比较多,建议用一个总的牌位代替,就写“X氏历代宗亲之牌位”即可,放在正中间。
供品前需置香炉,只要干净的香炉都行,香炉不要用米垫底,因为民间认为那是供穷神的,而要用干净的细沙来固定香根。
两侧可选配烛台(非必须品),建议用酥油灯,选那种矮的,这样不会引起火灾风险,网上去买三个小时左右的酥油灯一对,优先用白色,然后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全程看着,人要在旁边,且在安全的区域,避免火灾。实在不行用一对灯也行,代表光明。
祭祀过程是摆放好后,后代子孙先燃三香于香炉,喊祖先来享受香火供奉。
祭品可以选择自己准备吃的晚餐饭菜直接供奉,这样不会造成浪费,因为晚饭时候自己还可以吃。
如果不这样搞,那么就选择荤素搭配套餐,荤类优先三类:三牲(猪肉、鸡、鱼等)、加上五果(当季水果五种,忌用芭乐、番茄等多籽水果)、十二碗菜(可简化为六碗或八碗,实在不行三菜一汤或者随方便都行,这个没有那么严格)。注意所有供器需全部擦洗洁净,以示虔敬。
食物优先选择热的馒头,米饭,热的熟食属于大供,是远胜零食的。如果有指定祖先,那么选择指定祖先生前爱吃的放一些。如果是整个宗族一起祭祀,则反正多多益善,不必拘泥非得多少份,用什么菜。
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贡品禁用葱蒜韭菜之类味道极熏的东西,这些能量场太强劲,在这个场合肯定不能选。
二、给祖先烧纸化宝的规矩与讲究
在正式给祖先烧纸之前,尽可能等待一炉香,也就是大约45分钟左右时间。意思是让祖先吃饱饭,然后再拿钱。
纸钱选择上,优先用金银色元宝纸,各一半更好,这个属于通用纸钱,最合适。记得一定要有银,有些人习惯用金,实际上这里在民俗里认为可能涉及一些权限问题,即以防有些祖先拿不动金,所以一般要搭配上银元宝为主。
具体纸钱,并不固定,并不是非元宝不可,但是优先选择含有金银的纸钱,这个含义阴阳同理,即认为金银是通用流通货币。比如潮汕福建等南方,经常会用小银福金卦金,这个入乡随俗即可。
当然了,有些地方也可能会选择锡纸,比如江浙沪一带,这是因为民俗里认为金银铜铁锡,前面四种都烧不着,最贵重的就是锡了。实际上锡纸虽然能烧着,但是里面的锡也是烧不着的,最后烧完还在灰里,所以并不建议用锡纸,而是金银色的纸即可。
如果没有金银纸钱,有些人可能会选择比如什么往生钱之类,还有一些白色的剪纸,这个并不作推荐,如果真要用可以作为搭配。
至于金条,就更不建议烧了,它不适合私人祭祖仪式使用,理由前面已述。
在纸钱用量上,则随自己方便即可。
烧纸的流程上,上完香请完老祖宗后,拿着纸钱去上坟即可。
当然了,现代有些地方是禁止烧纸的,可以去找一些专业的代烧即可。如果是自己烧,记得写上小纸条,可以打印,但是签名一定要手写。
纸条写法:中间写“此金银纸钱由X氏历代祖灵收领,其它不得冒领”。旁边小字写上:阳世孝男/女:某某某 敬呈。
记得如果纸钱不止一捆一堆的,则每份或者每袋纸钱都贴上这些。
记得这些过完祖先香炉上面的香三圈后,再拿去焚烧。如果不能上坟,非得在外面烧的话,不建议选择十字路口,因为那里气场太乱。建议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即可。
以上祭祖仪式举行时间,并不是必须晚上。而是下午最早申时(下午三至五点)就可以开始了。这样可以避免晚上在杂乱的磁场中作业。
切记,如果不方便供奉,想直接烧纸的话,一定要先点几根香,念叨请老祖宗来收领纸钱,然后插旁边地上再烧,快烧完可以把香扔进去,香不可以扔太多。即——纸钱讲究多多益善,香要少而精。要天然的香,不要用香精染色劣质的。
有些人烧纸或者上坟时候,喜欢喊着“老祖宗保佑什么之类的”,记住,这话千万别讲,这是大忌。推荐无为法,阴阳两气本就互相流转,一荣俱荣,一枯俱枯,如果你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就不用多说了。如果你自己能保护自己,也不用多说。多的不要说了,保持这种默契就好。
在这里再次提醒一点,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地方,不要强行烧纸,要注意安全。烧完记得看着火苗完全熄灭并且再多等一会儿为止,方便的话带上灭火设备。车载灭火器拿着也行,以防万一。
三、墓地祭祖流程与规范
以上讲过不方便上坟的情况下如何操作。现在再讲讲方便上坟祭祖的情况下,该如何操作。如果能上坟尽量上坟,这是最好的选择。
上坟时间同样选下午三点后,要不然就得凌晨五点到七点,太阳出来之前。到达墓园后先行清理环境,拔除杂草、擦拭墓碑。
祭奠顺序应为:规矩上,是先敬天地或者先敬土地神(按照地方民俗来,比如墓侧设小供桌,或另外用一个小香炉,给土地爷先上一炉香之类),然后再祭祖。
焚香需遵守由上到下的辈分规矩,先敬天地神祇(三炷香)后,再祭祖(先依辈分依次上香)。奠酒时应甄满,大约五分钟一次,连续三次。最后倾酒于地,顺时针洒三圈以示礼敬。
烧纸时候,参考上面所述,是一样的。这里就不赘述,有些地方讲究金银纸要分明:金纸祭神,银纸祭祖。折叠纸钱需将印有金银箔的一面朝内对折,象征财不外泄。焚烧时要用专用焚袋或有孔铁桶,避免风吹散纸灰。焚化过程中忌翻动纸钱,须待完全燃尽后,以酒水绕灰烬洒一圈(谓“圈禁”),寓意防止孤魂抢夺的意思。最后等待火种完全熄灭方可离去。
以上是七月十五中元节禁忌,上坟祭祖的讲究和规矩。大概这些能适用大多数情况。如果是有海葬那些特殊情况,比如没有墓地的,另当别论,这种建议设牌位方式祭祀,也是按一开始教的方法即可。
四、祭祖的特殊人群禁忌
中国传统民俗认为,在祭祀祖先时候,孕妇忌参与烧纸(恐冲撞胎神)、孩童忌夜出(阳气未充)、重病者忌祭拜(阳气弱)。服丧未满49日者不宜参与他人祭祖,以免冲丧。
五、祭祖的意义说明
中元祭祖的核心在于“敬”与“诚”。《礼记·祭统》云:“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无论仪式繁简,最根本的是心存对先人的缅怀与感恩。在遵守传统禁忌的同时,更应领悟其背后的文化智慧:对不可知世界的敬畏,对家族血脉的珍视,对生命轮回的哲思。唯有心诚形敬,方能真正通达幽冥,实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文化传承。
今人行祭,不必拘泥于所有古礼,但需知其中深意:点燃的香火是血脉不断的象征,鞠躬的虔诚是孝思的延续,规范的仪式是对生死界限的庄严确认。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每一份合乎礼节的祭奠,都是中华文明穿越时空的对话,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照亮着慎终追远的精神归途。
六、中元节特有的民俗禁忌
中元节只要按照流程祭祖,表达对祖先的追思,问题不大。但是也有一些流传的中元民俗禁忌,在出门的时候,容易触碰到的,所以这里一并也讲一下。
1、忌夜晚晾衣:室外衣物易附负面杂气,尤其孩童衣物需日落前收回。
2、忌踩踏纸钱:路上所见纸钱绕过走即可,践踏则被看待为属于不文明的挑衅行为。
3、忌唤人名:夜间避免连名带姓呼人。传统文化认为人有三魂七魄,无故喊人名字,尤其这种日子,容易惊吓到他人,导致其人精神恍惚。
4、忌拍肩与头:传统认为人有三把火,双肩有两把火护身,头顶一把,是人阳气的生命精神力的象征,所以都不可以拍熄。
5、忌戏水嬉闹:水之性阴寒向下,这种日子靠近水也非常危险。
供品禁忌。
6、忌供不熟之物:未煮熟食品象征不敬,亦易吸引小动物。
7、忌用空心水果:如莲雾象征“无心祭拜”,瓜类多籽代表易招口舌。
8、忌摆双数供盘:祭祖宜单数(3、5、7盘)。
9、忌插筷竖立:直插筷子于饭中状似倒头饭,为祭奠初亡者专用。但是中元一般不是初亡了,不可以用这种方式。
七、回家后的操作手法
这里说一下,祭祀祖先后,如果路过了不好的能量场合,自己回家时,先清理下自身能量场,再进门。
其方法为:进门前先跺脚三下。然后去厨房,打开灶台火,跟灶王爷说,“今天刚出了趟门,去过一些场合,特来向灶王爷借火一用,旺旺阳体”。接着连抓三把,一把抛向头,一把抛向左肩,一把抛向右肩。并且抱拳一下以示感谢(注意切忌不要合十)。
然后用一半冷水,一半热水——即阴阳水,用指头或者树枝蘸着洒一下自己全身。
这个操作手法,就是借助天地阴阳水火之气,取火炼水洗之寓意。
以上,就是针对中元祭祖民俗方面的建议。记住祭祖重在用心意,本无固定形式,所有形式只是内心的投射和显化。以上内容仅供民俗参考。